发展规划
高等学校实验室承担着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知识创新、技术开发和服务地方的重要基地,是高等学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动物科学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特色专业,必须有一流的实验室予以支撑。为了加强动科实验室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我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根据《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动物科学实践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湖南农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和动物科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动物科学专业实验室和部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心从我院从学校质量工程和人才培养建设需要出发,为加强实践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的长效目标,将原有的动物营养、畜牧生产、动物遗传育种和水产科学四个实验室合并整合后组建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校级实践教学中心。2008年纳入动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功能实验室建设体系,并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专项资助,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中心面向全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水族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安全5个本科专业、承担55门课程,81个实验项目,24万人.时的实践教学任务。
建设期间,学校、学院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中心的发展,以教育部2007年1号和2号文件为指导,学校将中心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同等对待,在主管教学副校长参加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决策和宏观调控。学校教务处、资产处和后勤处等职能部门适时指导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指导实验教学改革深入进行;成立了“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家小组(湘农大〔2007〕87号)和湖南农业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委员章程》等文件。同时,学校加大了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湖南农业大学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在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相应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创新教育实验班实施方案》、《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设置规定(试行)》、《湖南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实施全日制本科课程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湖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确保了中心良性有序的发展势头。为解决中心建设的经费投入问题,校院两级领导多方争取,积极筹措,先后通过省部共建实验室专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累计投入建设经费20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学校学院积极落实配套使用资金,在经费使用上实行专款专用,建立财务专门帐号,给中心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中心以立项方式使用和支配中心建设经费;学校计划财务处、教务处和审计处对实验中心的各项使用经费严格把关,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督保障制度。中心建成中央与地方省部共建实验室、饲料安全与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有效性评价试验机构、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饲料分中心、湖南省畜禽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湖南省优秀本科教学实习基地、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湖南省生猪产业化关键技术产学研示范基地等12个省部级平台,3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5个校外生产实训基地和20个双百富民工程基地。其中校内实验室面积超过4000平米,实验用房达到55间,初步完成了以功能为模块基础对全院专业实验室的系统改造和以课程整合为目标的新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极大地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中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实行项目管理,管理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实验室开放取得了较大进展,全校各教学实验室不仅实现了教学实验项目的开放,同时结合教师、学生的科研工作和各类学科竞赛面向学生开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我校学科竞赛取得佳绩做出了贡献。截止2012年8月底,中心已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500台(套),价值1200余万元,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5%以上,年更新率超过20%。中心拥有专兼职工作人员47名,其中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16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6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2名,其他人员3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0人,其它6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校级优秀教师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省部级项目资助超过40项,发表SCI论文25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中,通过修订培养计划,实施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克服了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弊端,有利于规范实验教学,提高动物科学实验技能培养的系统性,更有效地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心先后获得省、校和院级大学生科研项目4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学生第一作者),获得国家挑战杯二等奖1项,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年度优秀论文奖1项。这些措施成为提升我校动科养殖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不仅社会企业需求广泛,毕业签约率和考研率始终保持在98%和30%以上,位居学校前列。
但与国内其他兄弟学校发展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目前我校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实验室建设总体水平层次偏低,高水平、高层次实验室的数量偏少,与我校的省重点建设大学地位不完全相称,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也有较大的差距;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建设的需要,实践教学实验室的用房过度分散而不够集中,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本中心实验室的用房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新建,还需要增加和改造,如动科实验楼属于旧房翻新,建筑标准设计与校内其他专业实验室相比标准偏低,急需全面翻新和扩建,导致其难以发挥出最大效益,造成资源浪费;
2、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科专业的拓宽、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和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费投入仍不足,硬件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而目前专业实验室设备缺口很大、价格高,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为有效提升我中心的功能平台的业务水平,在相关大型精密仪器的配套和教学培训的仪器数量上仍需加大投入。实践基地的建设特别是校内教学基地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缺乏与专业教学环节相匹配的实践场所及其配套设施,现有的少量基地的房屋陈旧、破损严重,仍然停留在简单返修补充上,需要花大力气进行整合与重建。根据学校和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到2010年在校生的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应达到5000万元,仪器设备总金额达到3000万元,年度维护运行经费500万元。因此,在未来五年中,中心实验室建设经费缺口超过1亿元;
3、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分别建设,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程度和仪器设备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分散和浪费现象还较严重;在软件管理上突出表现在实验室与校院两级的相对独立体制尚不够完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及独立又相互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出台但完善尚需一定时间;其次,实验队伍水平不高,人员流动过大,待遇偏低和发展空间狭小严重影响了中心实践队伍建设的稳定性;第三,校外实习基地数量较多,但过于分散且容量不足,缺少可以集中实习培训的大型基地,同时基地的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都不够到位,影响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如何高效整合现有实践教学基地资源,摸索出一条新的实践基地建设发展的思路就显得十分迫切。
4、实验室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5、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数量不足,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建设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地方能力为主要内容,不断完善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整合实验室资源,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努力开创实验室工作新局面。
三、 实验室建设定位与目标
(一) 总体目标
努力建立起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相互衔接、有机融合的实验室新体系。把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与学校地位相适应,符合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体制规范、管理科学、设施装备较先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地。
(二) 重点建设发展的内容与目标
1、基础课教学实验室
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首先是确保基础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100%,通过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使实验条件全面达到国家本科教学评估的优秀标准;同时,对基础课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手段进行改革和更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稳定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在现有1个基础上新增1-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专业课教学实验室
专业课教学实验室建设要与学校专业、学科发展相衔接,与学科基地、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协调。根据专业、学科建设实际及时调整专业实验室的布局,确保新增专业及改造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支持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在十二五期间,中心组织完成对专业课教学实验室的评估,建成若干个有较高水平并在省内乃至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重点专业课实验室。专业课教学实验项目开出率要确保达到95%以上,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稳定达到90%以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占所有专业课实验项目的比例达到50% 以上。
3、学科基地与重点实验室
继续加强对现有国家级和省、部级、校级学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和支持力度,以充分发挥其科技辐射和带动作用。要进一步调整、整合现有学科资源和科研力量,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大力支持校内学科基地、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联办或共建科研实验基地。进一步加强对学科基地、重点实验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的改革探索,不断提高中心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对学科建设起重要支撑、能体现地方特色的科技创新基地。到2017年,建成2-3个国家或部委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新建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形成结构布局合理、学科联系紧密、创新能力强的国家、省、校三级学科基地建设体系。
4、实验室资源共享
实验室开放和共享,对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教学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后5年内,要在认真总结过去几年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功能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开放共享形式,形成有利于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要建立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共用”和开放共享制度,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四、实验室建设任务和措施
1.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
“十二五”期间中心计划投资设备费3000万元,在已有国家级实验中心和省级基础课实验中心的基础上,争取新建1-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室建设中,要确立学校和学院在配置公共实验资源的主导地位,实行“学校投资、重点建设、立项拨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建立科学的经费投入机制。学校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需要和财力的可能,确定年度经费投入总额。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由学院申报、专家论证、校长审批,力求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综合平衡。将收益大、见效快、有长远影响的实验室建设项目作为投资的重点。学校将批准的项目经费指标划拨到项目所在学院,由学院组织项目负责人安排项目建设,学校负责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和投资效益评估。根据上述思路和原则,我们对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投资进行了初步规划(详见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二五教学仪器设备投资一览表)。其中大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避免过去小而散、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因此中心必须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建设力度:
(1)加大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建立校内涵盖养殖专业各个技术环节如育种—饲养—饲料生产加工—饲料质量与安全检测分析—畜产品开发与质量安全监测的技术实训基地是最为迫切的任务。
(2)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定并实施《湖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实践基地资格认定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建立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关系,加强互惠互利,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的经费投入,注重新办专业的基地建设,加大优秀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培育力度;认真调研、分析已建基地的情况,分类整合,延伸功能,逐步建成一批适应于多个专业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实践基地。
【来源】
【作者】
-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