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大纲

《饲草生产及草地学》实验教学大纲

【字体:

1.实验课程号:(由教务处统一编号)

2.课程属性:必修

3.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

4.学时学分:总学时40,实验学时10

5.实验应开学期:秋季

6.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实验;植物分类学实验实习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牧草作物栽培学是研究草料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间的关系;研究饲草料作物生产与畜牧养殖业高效结合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到草料作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生态环境及动物营养等多学科知识,实践性很强。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实验草业科学专业的必修内容紧密配合“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通过田间观察测定和室内分析测算,使学员提高牧草种类的辩识能力,掌握草料作物生产性能的测定技能和分析手段,掌握科学确定草料作物适宜收获期的方法和技术,加深对饲草料高产栽培和高效利用理论的理解。本课程与教学实习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识别苜蓿、白三叶、黑麦草等主要牧草种类;掌握饲草料地生产力的分析和测算方法;掌握饲草料作物的生长分析方法。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考试;实验报告及表现的成绩归入课程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60%;实验内容列入理论考试范围,相应题目占理论试题的20%~25%。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课程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        实验项目                         实验       实验      适用      学   

号          名称                           类型       要求      专业      时                 

1  主要栽培牧草形态特征观测                验证类     选做      农科类    2

2  牧草种子品质检验                        验证性     必做      农科类    2     

3  田间试验设计及实施                      综合性     选做      农科类    4

4  草料作物物质积累和分配动态测算与分析    综合性     必做      农科类    4     

5  草料作物叶面积动态测算与分析            综合性     选做      农科类    4  

6  饲草料青贮及青贮饲料品质鉴定            综合类     必做      农科类    4

7  叶蛋白提取                              综合类     选做      农科类    4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验一 主要栽培牧草形态特征观测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认识主要栽培牧草种类;掌握豆科、禾本科、大叶类等牧草类群中主要牧草的种间形态区别,包括种子、幼苗、成株、花器之区别;掌握描述牧草形态特征的相关术语。

2.实验内容或原理

通过对各种牧草的种子、幼苗(或幼芽)、成株、花序鲜体或蜡叶标本的观察比较及对某些数量化项目的测定,认识主要栽培牧草及其特征。

3.需用的仪器试剂

直尺、镊子、手持放大镜、人工气候箱

4.实验步骤

Ⅰ、熟悉术语:根据老师的介绍,对照标准植物材料,熟悉相关术语;

Ⅱ、牧草种子识认与特征观察测量;

Ⅲ、牧草幼苗识认及形态特征观察;

Ⅳ、牧草成株识认及形态特征观察;

Ⅴ、牧草花序识认及特征观察测量。

5.教学方式

教师作必要讲解,学生独立观测;室内鲜体材料或蜡叶标本观察测量为主,辅以田间植物观察测量。

6.考核要求

现场进行牧草识认考核,并在理论考试卷中体现本实验内容。

7.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按标准格式书写,每生单独完成一份。

执笔人:闫景彩         

审核人:               

分管教学院长:         

2006年4月28日       

实验二 牧草种子品质检验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种子检验的取样步骤与方法,熟悉掌握播种材料的主要品质指标的检验方法,掌握播种量的计算方法。

2.实验内容或原理

在了解原始样品抽取办法的基础上用四分法分别获取平均样品、供试样品;对供试样品称重后采取手选的方式将杂质、废种、杂种与本品种正常种子分开,并分别称重,从而测得种子净度;通过室内发芽试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称重法测定种子千粒重;根据种子净度和发芽率计算参试种子的种子用价和实际播种量。

3.需用的仪器试剂

禾本科牧草种子、豆科牧草种子各1-多种;瓷盘、分析天平、药物天平、分样板(30cm直尺)、药勺、镊子、培养皿、粗滤纸(与培养皿直径相匹配)、洗瓶、光照培养箱/人工气候箱。

4.实验步骤

Ⅰ、分取平均样品;

Ⅱ、分取供试样品;

Ⅲ、测定种子净度;

Ⅳ、种子发芽试验;

Ⅴ、测定种子千粒重;

Ⅵ、种子用价及实际播种量计算。

5.教学方式

教师扼要介绍操作程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6.考核要求

在理论考试卷中体现本实验内容。

7.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按标准格式书写,每生单独完成一份。

执笔人:闫景彩         

审核人:               

分管教学院长:         

2006年4月28日       

实验三 牧草田间试验设计及实施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田间实验设计中常用的随机区组排列和拉丁方排列的方法,掌握试验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整理小区及牧草田间试验播种技术。

2.实验内容或原理

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以及试验田条件,拟定试验方案,进行田间试验设计,制定田间试验计划,编制种植计划书;根据试验计划实施试验地整理、种植、管理,如期进行计划项目观察测定。

3.需用的仪器试剂

三角板、铅笔、白纸;黑麦草若干品种种子、紫花苜蓿若干品种种子、白三叶若干品种种子、红三叶若干品种种子;瓷盘、药物天平、药勺、纸袋;锄头、卷尺、饼肥、氮肥、磷肥、钾肥、浇灌设施或用具

4.实验步骤

Ⅰ、了解试验地基本状况:方位、地貌、面积、形状、水利、前茬用途及长势等;

Ⅱ、确定重复数:根据土地均质度、试验精度要求及处理数确定(3-6次,自由度≥12);

Ⅲ、确定试验模型:本试验在随机区组设计和拉丁方设计中选择其一。

Ⅳ、确定试验小区面积和形状:依据试验种类、作物类别、试验地均值状况及大小和形状确定小区面积、形状;

Ⅴ、绘图:绘制试验小区田间排布示意图;

Ⅵ、播种材料准备:根据种子的净度及标示的发芽率,以及该品种的经验播种量确定实际播种量,并按小区播量分别称量、装袋,做好标记;按要求确定播种方式及行、株距;

Ⅶ、小区整理:按照设计,以沟、埂为界整出小区,翻松整匀小区土壤;按设计开出播种沟或播种穴;

Ⅷ、播种:注意播种均匀,小种拌土播或按行分取种子播种,播后行覆盖及浇水;

Ⅸ、田间管理及试验项目观测。

5.教学方式

教师扼要介绍操作程序后,带领学生下到试验地,指导学生进行试验地基本特点观察,再由学生分组草拟试验方案,教师与学生共同读者讨论,最后确定统一方案。试验地整理及播种、管理、数据观测等由学生于课余时间自行按组完成。

6.考核要求

在理论考试卷中体现本实验内容。

7.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按标准格式书写,每生单独完成一份。

试验报告要求附上试验设计图。

执笔人:闫景彩         

审核人:               

分管教学院长:         

2006年4月28日       

实验四 草料作物物质积累和分配动态测算与分析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草料作物田间测产方法;掌握草料作物干物质含量测定方法;掌握草料作物茎叶比的测定方法;掌握草料作物地上部分物质积累和分配动态的研究方法;初步了解草料作物产量及茎叶比的变化规律。

2.实验内容或原理

分别对以5天为间隔作刈割处理的10个再生日数等级的同一种草料作物群进行刈割测产和取样,测定各等级草料作物的单位面积鲜物质、风干物、干物质产量及茎叶比。然后对鲜物质、风干物、干物质产量及茎叶比等四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及曲线。

3.需用的仪器试剂

卷尺、镰刀、塑料袋、铡刀/剪刀/砧板+菜刀、烘箱、干燥器、瓷盘、粉碎机、铝盒、分析天平、药物天平、电子台称、秆称

4.实验步骤

Ⅰ、田间测产及采样;

Ⅱ、茎叶鲜物比测定; 

Ⅲ、风干物含量测定及制样;

Ⅳ、干物质含量测定;

Ⅴ、数据回归分析。

5.教学方式

教师扼要介绍操作程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

6.考核要求

在理论考试卷中体现本实验内容。

7.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按标准格式书写,每生单独完成一份;特别强调得出回归方程及曲线图;测产数据要求填写原始数据及处理后数据。

执笔人:闫景彩         

审核人:               

分管教学院长:         

2006年4月28日       

实验五 草料作物叶面积动态测算与分析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多种叶面积测算方法;掌握作物群叶面积指数的测算方法;掌握叶面积指数动态的研究方法;初步了解草料作物群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规律。

2.实验内容或原理

分别对以5天为间隔作刈割处理的10个再生日数等级的同一种草料作物群植株密度进行测定,通过随机抽取样株,测算出单株叶数,然后田间取样,室内测定各等级草料作物的平均单叶面积,并计算各作物群叶面积指数,然后对叶面积指数与再生日数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及曲线。

3.需用的仪器试剂

卷尺、镰刀、塑料袋、普剪、分析天平、药物天平、求积仪、叶面积仪、计算纸、铅笔

4.实验步骤

Ⅰ、田间植株密度测定;

Ⅱ、株平均叶数测定; 

Ⅲ、平均单叶面积测定;

Ⅳ、叶面积指数求算;

Ⅴ、数据回归分析。

5.教学方式

教师扼要介绍操作程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

6.考核要求

在理论考试卷中体现本实验内容。

7.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按标准格式书写,每生单独完成一份;特别强调得出回归方程及曲线图。

要求以组为单位递交叶面积测算图纸。

执笔人:闫景彩         

审核人:               

分管教学院长:         

2006年4月28日       

实验六 牧草青贮及品质鉴定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牧草青贮的一般程序和操作方法,以及青贮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掌握青贮品质鉴定的感官法技术和仪器法鉴定技术,以及综合评分法。

2.实验内容或原理

设计不同青贮原料的青贮对比试验及不同装料压实度青贮的对比试验,发酵成熟后进行品质鉴定,验证原料种类、装填技术对青贮质量的影响。

3.需用的仪器试剂

培养箱、卷尺、镰刀、塑料袋、铡刀/剪刀/砧板+菜刀、瓷盘、电子称、500ml磨口广口瓶、酸度计、pH精密试纸3.8-5.4、pH精密试纸5.4-7.0;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大叶类饲草各1-多种。

4.实验步骤

Ⅰ、原料收割:记录天气、生育时期;依牧草种类,按适当刈割高度收割,分别收割装袋;并注意原料清洁;

Ⅱ、切碎;

Ⅲ、装填:按不同原料种类,不同压实度装填,以装料量不同作为装填压实度的指标;

Ⅳ、密封:加盖;

Ⅴ、发酵;

Ⅵ、品质鉴定:感官鉴定以色、香、味、质地为指标,仪器鉴定以PH为指标,以综合评法评定青贮料等级。

5.教学方式

教师扼要介绍操作程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6.考核要求

在理论考试卷中体现本实验内容。

7.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按标准格式书写,每生单独完成一份。

装填料数据、青贮评分各环节状态描述及给分要求严格观测判定,逐项填写数据。

执笔人:闫景彩         

审核人:               

分管教学院长:         

2006年4月28日       

六、实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编,草原学与牧草学实习实验指导书》,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参考资料:

陈宝书主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贺建华主编,《饲料分析与检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七、教改说明及其他

点击下载文件:

  【时间】2012/11/05 09:33:00
  【来源】
  【作者】